今年的“双十一”进行得如火如荼,消费者抢购商品,企业争抢商标。11月10日,阿里巴巴与京东都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复审决定,双双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告上法庭,继续进行从2017年就拉开的“双十一”商标的归属之争。
多年的争斗一直未能停歇,这一次他们又将矛头对准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之前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阿里巴巴对涉案商标在广告等服务上的注册应予维持,但在其余多项服务上应予撤销。阿里巴巴和京东公司均表示不服,两公司分别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看似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实际上是对“双十一”这一商标背后价值的争夺。
阿里巴巴和京东,是目前我国排名前三的电商企业。平日里这些企业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来各界关注。而这一次又与“双十一”这个高热话题撞在了一起。根据阿里与京东各自发布的2019年财报,阿里移动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7.21亿人,京东2019年活跃购买用户数达3.62亿。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注定了参与“双十一”活动的人不会少。而在这的前一天,两家公司“达成一致”,双双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如此一来,引得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为他们做免费的“广告”,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话题和关注,这更像是为“双十一”再加一把火。
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商标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在投资以及经营过程中作为资产的价值。因此现在出现了谁红注册谁的现象。比如这段时间的“早安,打工人”,刚火没几天,已经有多家公司争抢注册。又比如有了“今日头条”,现在出现了“今日油条”,这种“傍大款”的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双十一”也是如此,因为太火,因为创造的利润太大,带给人的价值太诱人,每个人在市场上都想多分一杯羹。
2009年阿里巴巴抓住“光棍节”这一商机,为讨好年轻人进行了大促销活动,引发了一波购物狂潮,第二年就申请注册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了打响这个名头,阿里集团这么多年来投资力度很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双十一”已经不仅仅限于阿里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等等各大电商平台都在发起活动,这真的已经变成了无节制购物的全民狂欢。近些年的宣传与营销过于火热,各种优惠规则层出不穷,狂欢之夜各路明星加盟,一步一步为“双十一”购物造势。
虽然京东以“双十一”已经属于公共资源,阿里不该独占的立场起诉,看似站在公众的角度,可实际上还是为了通过取得这个名正言顺的由头,分占更多的市场。而阿里自然是不想将自己已经占领的市场分出去的。看似维权,实则还是一场关乎利益的争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