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看到过许多挂在我名下的作品,其实都不是我写的。”近日,中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发了篇名为《莫言: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文章。他在文中提到,包括《酒色赋》《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莫言说》等在内的一些网络热转诗词金句均非其所写。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还收到过《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被选入某大学教材后出版社寄来的400余元稿费。
事实上,莫言并非被“伪名言”盯上的首位名人。近年来,鲁迅、杨绛、张爱玲、白岩松等一大批名人频频“中招”,“伪名人名言”甚嚣尘上,就像红头苍蝇一样在公共空间飞来飞去。除了一些“一眼假”的“伪名人名言”让人啼笑皆非,有些被人们多年引用信以为真,甚至奉为圭臬的名言中,“李鬼”鱼目混珠也不在少数。
比如,钱钟书从未说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但这句“钱钟书名言”却成了人们最耳熟能详的鸡汤式说教之一。再比如,一遇到公共事件,自媒体都喜欢人云亦云引用的那句“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也非出自伏尔泰之口。实际上,“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真正的版权,属于波兰犹太裔诗人斯坦尼斯拉夫·莱克,这句话出自他的格言集《思绪纷乱》。
“伪名人名言”属于传播病毒,具有与自然界病毒相似的毒性,其传播速度之快和涉及范围之广,并不在后者之下。不同的是,自然界病毒感染人的机体,而“伪名人名言”感染公共空间;“伪名人名言”乃人为传播,自然界病毒非人为传播;自然界病毒瞄准侵害的是易感人群,而“伪名人名言”瞄准和侵害的是名人。这些名人姓名被当作标签,贴在他们没有说过的“名言”上,侵害性质无异于假冒伪劣产品盗用名牌商标,又相当于在劣等作品中盗用冒用名人署名。
居心叵测者制作传播扩散“伪名人名言”,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看上去意在搞笑“玩梗”,而实则是“在乎山水之间也”,想借此蹭一把名人的知名度。既然无名之辈发表观点论见,很难引发名人效应衍生的广泛关注,于是有人“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模仿名人作品风格手法张冠李戴以假乱真,以博取公众眼球获得流量“赏银”等收益。此等“下三滥”劣行,违背了著作权法立法宗旨,破坏了文化秩序和传播秩序,直接导致混淆视听误导受众。尤为严重的是,“伪名人名言”还有可能给名人带来困扰,甚至让名人“躺着中枪”背“黑锅”。莫言就坦言:“诸如《我只对两种人负责——我生的与生我的》等名言警句,均非我作,但有些人据此批评我的三观,对此我只有哭笑并叹息了。”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围剿“伪名人名言”病毒,光靠舆论澄清和道德诟病,显然属于“拳头打在棉花上”。对于网上隔三岔五冒出的“伪名人名言”,除舆论声讨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廓清冒名人、网络平台、出版社等主体相关法律责任,显然更具针对性和杀伤力。说到底,一方面,有待在法律制度层面,完善司法解释增加可操作性;再一方面,还需在行政管理层面,监管部门加大对此类行为依法查处力度,公布典型案件以示警示以儆效尤。当然,作为权利人的“伪名人名言”被冒名的名人及其继承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为自己维权“讨说法”也不可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