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资打假总体安排部署,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79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主体3231家次,检查各类农畜水产品生产主体937个次。受理涉嫌违法线索162起,立案96件,当前结案77件,罚没款15.94万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成立全市农业系统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机构合力抓的工作体系。先后印发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实战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方案,实行“周调度、季通报”制度,强化指挥调度,压实压紧责任,确保整治成效。各县按照市上统一部署,制定方案、细化措施、量化目标、明确时限,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无遗漏、无死角。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宣传实效。 组织举办法制集中培训、专业法律知识答题、模拟办案等活动, 以练为战淬精兵 。坚持每周四开展“执法大讲堂”,每季度开展“观、学、练”执法现场检查演练,以实训促实效。线上通过官方网站、抖音号、微信公众号,录制上传“以案释法”微视频2个,选送执法骨干上镜讲法5期,充分借助媒体做好法治宣讲;线下举办农资生产经营培训班23期851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5期196人,组织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452户,强劲提升从业人员和群众素养。坚持将日常巡查、专项行动与普法宣传有机融合,抓住“中国农民丰收节普法活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有利契机,印发宣传资料6.56万份,解答群众问题700多人次,积极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农资打假行动中来。
三是加大专项整治,净化市场环境。 紧扣春耕、三夏、秋播关键时节,全市扎实开展了“护奥运保春耕”、春季农资打假及“回头看”、“三夏”农机领域打非治违、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农药肥料“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畜牧兽医渔业秋季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累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和种养殖基地4170个次,其中市级深入乡镇226个次,开展监督抽查884家次,县级实行巡查检查3286家次,抽检种子、肥料、农产品等样品140份,受理投诉举报18起,发现违法违规线索144条,按照权责权限分级认领、调查处置、逐个销号。组织开展耕地“非粮化”巡查,巡查156个乡镇,发现问题线索116个,交由责任县区核查处置,一、二季度发现的102个全部整改到位,三季度发现的14个线索正在核查整改之中。
四是凝聚执法合力,提升办案质效。 加强运用“检打联动”机制,发挥综合执法和行业监管机构的协同联动作用,积极履行“双向告知”义务,对动物检疫、农产品抽检发现的5条线索全部立案调查处置。不断强化“联合执法”机制,开展市、县区联合执法检查18次,发现违法线索74条,其中11条跨县区线索市上直接办理,其它63条问题线索实行市上挂牌督办、县上限时办结;先后2次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对8起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13起违规行为采取了责令整改。持续深化“行刑衔接”机制,注重做好与公安部门相互配合,5起执法办案过程中得到公安部门鼎力支持,同时协助公安部门开展调查行动3次,受理公安移交的行政案件1条,当前正在调查;2次同市检察院召开碰头会、座谈会,深化大案要案提前介入机制,确保有力震慑农资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规范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 制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办法,严格执行案件审查和法治审核制度,对行政执法过程进行记录并归档,77件办结案件全部在“互联网+监管”与“信用甘肃”平台公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注重探索和拓展柔性执法的新途径、新方法,对48条问题线索,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行政相对人容错纠错空间,作出行政指导、行政告诫等278次,办理“两轻一免”柔性执法案件21件,得到了相对人对农业执法工作的充分理解和信赖。
接下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将继续抓好农资市场巡查检查,持续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活动,备战元旦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切实履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职责,肩负好执法利剑护农使命,全力维护安全、稳定、有序的农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