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公司网今天(5月7日)从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上海近期已发现、查处多起涉嫌假冒或价格违法的社区团购。
其中,部分违法者盗用其他商户的团购套餐图文,更改套餐内容、价格、联系方式等信息后发到各个微信群向市民推广。
声讨“假冒团购”
被他人修图后,199元的社区套餐变成了245元,245元的社区套餐更是加价200元成了445元……5月6日,上海第一食品发布声明,声讨“假冒团购”。
第一食品称,近日在社区团购等平台上发现有冒用“第一食品”品牌销售非该公司产品、擅自抬高该公司官方团购套餐价格等情况,严重伤害了长期以来与其共同战“疫”的消费者利益及情感。
对于未经授权擅自使用第一食品品牌或相关标识并对第一食品声誉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第一食品表示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
记者注意到,有人修改了第一食品此前推出的“第一食品社区便民配送服务”的团购商品页面,将四个套餐的价格提高了46元至200元不等,还有人号称自己有第一食品团购渠道,在各个小区的社区群、团购群内发送所谓的第一食品团购信息。
对此,第一食品表示,为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其团购套餐经过多轮调整,新增团购套餐、已有套餐内容调整以及门店恢复营业等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请消费者注意辨别,有问题可与已公布的第一食品各区团购联系人确认,以免上当受骗。
近日,松江区某保供超市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称其“保供套餐”被别人动了手脚。
松江区市场监管部门拨打“假传单”上的订购电话获取对方具体地址,并迅速派出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
经查,被举报者为夫妻二人,系某餐饮店经营者,借疫情封控之机,打起倒卖商品的歪主意。二人利用修图软件修改原保供超市食品套餐介绍图文,将原标价为100元、108元、158元、160元的4档套餐提价至少40元、最多120元,更改联系电话后,以社区团购“团长”的名义向保供超市订购食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从中获利。
《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当事人的行为构成价格欺诈,市场监管部门快速严厉查处,拟没收其违法所得1980元,对其从重处以9900元的罚款。
篡改前后的团购套餐页面
4月22日,普陀区真如市场监管所收到市民举报,反映疫情期间袁某在小区组织团购,加价售卖肯德基等产品。
经查,袁某在组织社区团购的过程中,利用修图软件,修改了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快餐店销售的部分商品价格,将快餐店定价20元至125元不等的商品分别修改为32元至248元不等。
当事人将修改价格后的图片发布在团购群中,诱骗消费者购买商品,从中赚取差价,至案发,违法所得达5350元。其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价格欺诈。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拟责令其退款,若在规定时限内未能退还的,予以没收,并从重处罚。
篡改前后的套餐页面
谎称果蔬滞销
除了仿冒其他商家的团购套餐,还有违法经营者打着街镇的“旗号”,宣称上海奉贤区四团镇万吨新鲜果蔬滞销,博取关注和同情,从中谋利。
4月26日,上海庄新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设计制作“万吨果蔬滞销”的电子宣传页,包含“万吨果蔬滞销,请帮帮我们!产地直发,疫情来势凶猛,万吨新鲜果蔬面临滞销,请帮帮我们!”等内容,并宣称有3种公益果蔬套餐可销售,包括公益蔬菜包A、公益水果包B、公益水果包C。
当事人将该电子宣传页在微信公众号“炫石互娱”及其自建的4个微信群内发布,群内人员身份主要为采购果蔬的买家等,后该宣传页被转发至上海多个小区团购群,并逐步传播到微博、微信朋友圈,引发许多热心却不知真相的网友转发、购买。
经核实,电子宣传页中发布的“万吨果蔬滞销”与实际销售情况严重不符。根据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的情况,目前区内蔬菜日上市量为673吨,甜瓜日上市量为25吨;其中,四团镇蔬菜日上市量为127吨,甜瓜日上市量为11.5吨,不存在滞销。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针对当事人涉嫌虚假宣传的行为,奉贤区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调查,并督促其依据事实规范开展营销活动。
“假冒团购”难发现
对于“假冒团购”,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均深恶痛绝,却又十分无奈。
“假冒团购”令人咋舌的高价、到手时的货不对板等问题,让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迁怒于同样被蒙在鼓里的正规厂商,正规厂商大呼冤枉。
4月27日,上海金拱门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订餐提醒,建议为了保证食物品质和消费权益,请消费者从麦当劳官方订餐渠道订餐,或加入附近麦当劳餐厅的社群询问餐厅营业和产品价格情况。其已与饿了么、美团合作,在上海部分区域开启社区拼团,消费者也可登入饿了么、美团平台查询详情。
麦当劳表示,由于疫情期间供应及人力的限制,对消费者仅提供有限的菜单选择,并未调整原有餐品价格,但产品组合与折扣略有不同,请消费者通过麦当劳官方订餐渠道了解详情。谨防任何高额“团购费”或者“跑腿费”等额外费用。
“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企图‘借疫生财’。”沪上一家连锁超市的市场经理向记者坦言,通过修图软件更改过的“假冒团购”,如果没有明显的哄抬物价问题,“藏”在各个社群里,相当隐蔽,正规厂商和消费者很难主动发现。
此外,部分消费者有失理性,发现价格明显不正常,仍选择购买,吃了亏也不愿投诉,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经营者的气焰。
从市场监管部门目前已查处的多起“假冒团购”案件来看,大多数案件的线索也是源于违法经营者修改后的团购价格过高,引起了消费者、正规厂商的警惕。
记者从上海多个区的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监管部门正加强与品牌厂商的沟通协作,品牌厂商第一时间将相关商品和活动信息告知监管部门,在日常巡查过程中,便于执法人员比对。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不少品牌厂商加大了“打假”力度,把涉嫌违法的经营者线索提供给监管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