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打假”千年历史,解密先秦中国 |
|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7-18 14:01 阅读次数:
|
|
|
|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简称,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全部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书籍,关键内容还顶级。除了《尚书》和类似《系年》的编年体史书之外,近2500枚清华简中还有类似《国语》的国别体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与《周易》有关的书……都是两千多年来没人见过的。
横空出世一套新版“四书五经”,你说激动不激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已于2019年2月24日去世,他曾笑言:“清华简的内容让人读起来太激动,一天之内不能看太多,否则会让人心脏受不了。”
近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国忠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说,中心成立10周年,已出版8辑清华简整理报告,预计共出15~16辑整理报告才能把清华简资料全部公布;至于研究工作,“由于清华简是一批新的经典,对它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和四书五经一样,可以再研究几千年”。
司马迁也没有看过的典籍
清华简原系盗掘出土,具体的出土时间和地点已经无从得知。而当时的文物市场上,假简横行,谁也不敢贸然出手买这么大一批竹简。
2008年6月,在获知香港文物市场上有这样一批重要竹简后,李学勤向清华大学校领导汇报了这个消息。领导问:能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批竹简的意义?李学勤答: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司马迁也没有看过的典籍。
清华的效率很高,立刻启动调研和收购行动。当年7月15日,一个炎热的夏日,竹简搭乘飞机从香港运到北京,再由专车送至学校。从进入清华大学的那一刻起,这批无名竹简拥有了今后将声名赫赫的名字——清华简。
学校立刻对这批快被霉菌吞噬的清华简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清洗、去污、去霉、杀菌……这是一次团体作战,比如,由于竹简特殊的尺寸和材质,需要有一些特别尺寸的盛放竹简的托盘,文物建设处经过多次比较和与专家商量后,从广东定做了一批类似食堂盛菜用的平底盘,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从字形上看,清华简上的文字是楚文字,很可能来自战国时期的楚国。但对于清华简的身份确认,还要等几个月。
2018年10月14日,夏天已经结束,金秋来临。这一天下午,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的11位学者专家,到清华大学主楼的一间会议室开会。
经过认真观摩实物和热烈讨论,最后,专家们向清华大学提交了一份《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鉴定意见》。《意见》指出,“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鉴定组认为这批竹简应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著名学者周汝昌听说清华简入藏的消息之后,欣喜异常,特地写了一首《清华简赞》:“清华宝简,邦国奇珍。三生至幸,躬及知闻。二千累百,历劫方新。武王八年,判定古今。马迁无记,秦火未焚……”
司马迁也没看过的典籍,现在就在我们眼前。
“打假”小能手,伪《古文尚书》实锤
清华简最大的亮点之一,莫过于发现了《尚书》相关文献。在我们印象中,楚国是一个文化比中原落后的国家。但从近年来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来看,楚地文化其实高度发达,有《尚书》一点儿也不稀奇。
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周王室发生王子朝之乱。王子朝本为周景王之子,景王去世后,他发动叛乱争夺王位,失败后被迫逃往楚国,王子朝奔楚时,带走了很多周王室的典籍,因此像《尚书》这样的典籍很可能即在他携带的书籍之列。
《尚书》在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因为它记录了尧舜禹时期和夏商周三代国君的诰命、誓言和其他大事,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课本”,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尚书》的编定相传与孔子相关。孔子是个好编辑,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经典,认认真真选出了一百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传世的典籍中还有一部《逸周书》,相传是孔子在编选《尚书》时没有选入的一些篇章。
然而,秦始皇焚书给《尚书》带来毁灭性打击,幸好当时的博士伏生把自己的那本《尚书》藏了起来,但到西汉初年时也只保留下28篇。由于新整理出来的这些《尚书》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所以被称为《今文尚书》。
后来,汉代也有几次与《尚书》有关的发现,最有名的当属“孔壁中经”。孔壁,就是孔子故宅的墙壁。汉景帝把他的儿子刘馀分封到曲阜为王,即鲁恭王。这位鲁恭王口吃,爱好造房子,不断扩大王府规模。孔子故宅正好在鲁恭王王府旁边,差点被拆迁。然而,人们在拆墙壁时,意外发现了许多竹简书籍,很可能是孔子后人为逃避秦始皇焚书而匿藏的。孔壁中经有《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书,总共有数十篇。
孔壁中经因为是用秦以前的文字所抄写,所以称之为“古文”,其中《尚书》部分就被称为《古文尚书》。孔子的后人中有一个名叫孔安国的,汉武帝时曾任博士,他整理这批《古文尚书》,发现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可惜,孔安国整理的这部《古文尚书》却在魏晋时毁于战火。
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了一部《尚书》,共有58篇。这一部包括《今文尚书》33篇,《古文尚书》25篇。其中的今文部分是将伏生的传本做了一些分合而成,至于古文,据说就是孔壁中所发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通行《尚书》版本,就是梅赜的杰作。至于这个版本是真是假,学问官司打了两千年,连朱熹都半信半疑。
直到清华简出现,这桩千年疑案才有了可靠的证据。刘国忠介绍,有些篇目在清华简和梅赜版《古文尚书》中都有出现,经过对比,确认后者是假的。比如《尹诰》篇,清华简中的这篇是先秦时期真正的《尚书》,而《古文尚书》中的这篇,则与清华简中的内容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古人造假,也是十分有创造性。
至于《今文尚书》也有些问题。清华简中的一些《尚书》篇目,有的与《今文尚书》能对应,但内容略有区别——很可能是传世本在长期传抄过程中抄错了,清华简能纠正其错误;有的见于《尚书》百篇的目录,但内容失传,清华简能填补其空白。
比如,《逸周书》中的《祭公》篇。祭公是周公的孙子、周穆王的大臣,他在临终前劝谏周穆王,周穆王很感动,让祭公把想说的都说了。传世本写的是,“乃诏毕桓于黎民般”,后人勉强解释为“你昭告得好啊,全部符合黎民百姓的愿望”。
而在清华简中发现的《祭公》篇,原文应该是,“乃诏毕
、井利、毛班”。毕
、井利、毛班,是周穆王当时的三公——也就是临终前要把这三公召来见见面。几千年来的阅读理解终于有了正确答案。
比《史记》靠谱,烽火戏诸侯根本不存在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中收录的《系年》,是一部历史著作,由138支简组成,从西周建立写到战国前期,记录了周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解密了不少历史疑案。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被文艺作品多番演绎的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根本不存在的。烽火制度在战国秦时期才出现,周幽王拿什么戏诸侯?褒姒表示自己很冤。“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根据战国时期的传说所写,基础史料有问题,写出来的历史也就有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西周究竟是怎么亡的?西晋时期,河南汲县出土过一部《竹书纪年》,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的魏国史官所作,曾对西周灭亡有过零星记载,但没有像清华简那样讲得如此清晰。
周幽王娶了来自西申国的王后,生了太子宜臼——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他又娶了褒姒,生了伯盘。周幽王宠爱褒姒,就想废了宜臼,改立伯盘为太子。宜臼一看大事不妙,出逃到了舅家西申国。周幽王对褒姒和伯盘是真爱,害怕废太子以后还要回来争夺王位,一不做二不休,和伯盘一起带兵杀向西申国。
西申是个小国,无法和周王室抗衡,他有一个很好的盟友曾国(不是湖北曾侯乙的那个曾国),看到西申国身处险境,可惜自己实力也不够,于是去找犬戎一起反击。周幽王没料到杀出犬戎军队,和伯盘一起被杀,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后,宜臼并没有顺利登上王位。朝廷没有王,但宜臼和朝廷是对立的,大臣们拥戴周幽王的弟弟为王。叔侄之间又展开了长达21年的战争,最终,在晋国国君的支持下,宜臼获胜,是为周平王。
清华简不仅搞清楚了西周的灭亡,还附赠解决了千古疑案之秦始皇老家之谜。
众所周知,秦襄公支持周平王宜臼,跟对了人被封为诸侯,秦人由此建立秦国。可是这一支嬴姓的秦人是从哪儿来的?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有说本就在甘肃一代,有说是从东方迁来——嬴姓主要分布在山东,那为什么秦始皇这一支跑到了西边?
清华简彻底解决了这个谜团:秦人有两个有名的祖先,飞廉和儿子恶来,都是商纣王的得力干将,“助纣为虐”的代表人物。武王伐商,牧野之战,恶来被杀。飞廉因之前被纣王派到北边出使,逃过一劫。
按照此前的史书记载,飞廉有两种死法,一是自杀,一是跑到东方,在周公东征时被杀,没人知道哪种是真的。清华简告诉我们,飞廉是躲到了嬴姓的聚居地东方,不忘旧主,不断活动,鼓动大家反周。
周武王去世后,纣王的儿子武庚和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一起叛乱。周公带病东征,平定“三监之乱”,然后继续往东,把参与叛乱的东方部落也平定了,飞廉就在此过程中被杀。这段历史是清晰的,但之后呢,史书一片空白。
清华简补上了这一段:周公平定东方之后,把参与叛乱的嬴姓人、和飞廉关系紧密的族人,强制从山东迁到甘肃(今甘谷县一带)。周朝给他们的任务是驻守边疆,防御西北的戎人。秦这个民族确实坚忍不拔,被迫离开故土,在大西北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不断壮大,不断东进,最终统一六国。
仔细想想,被周所灭的商的忠臣后裔,在几百年后灭了周,历史比小说要精彩。
经史之外的一部百科全书
除了经史,清华简中还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发现。比如,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算表》,这项发现还在2017年获得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
《算表》全篇由21支简组成,简的形制与其他各简明显不同。简比较宽,约1.2厘米,原以三道编绳编联,展开成长方形的平面。简面上有红色的横贯栏线,使全篇成为整齐的格状,每格中都填有数字,有整数和二分之一。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数学表格,而且比九九乘法表厉害,可以进行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的计算。比如,81乘以72 ,就把80和1两个位置的丝带往下拉,70和2两个位置的丝带往左拉,形成四个交叉点,四个交叉点上的数字加起来,就是乘法的结果,同样的原理还能进行二分之一乘以二分之一的运算。
刘国忠说,此前我们知道先秦已经有了二分之一(半)和三分之一(小半)的概念,这是第一次知道还有四分之一,称为锱——锱铢必较的锱。
2008年入藏,2010年年初发布第一辑研究成果,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辑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目前已刊布的30余篇文献,仅少数有传世文献可与之对照,大多为古书佚籍。
2018年11月,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1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八辑也正式出版,收入8篇前所未见的战国佚籍,分别为《摄命》《邦家之政》《邦家处位》《治邦之道》《心是谓中》《天下之道》《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虞夏殷周之治》。
其中,《摄命》为西周册命文书,很可能是《尚书》中失传已久的《冏命》。根据尚书的目录记载,该篇是周穆王命伯冏为太仆时所作。同时,清华简版《冏命》的发现,也证明现《古文尚书》中的此篇为伪作。
其余7篇则为一系列富含治国理政思想的文献。比如,《邦家之政》借孔子与某公对话的形式,前段从正面叙述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后段则从反面揭示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天下之道》是一篇政论,认为天下之道就是一守一攻,而攻守之道关键在于得民心,并说明了得民心的方法以及省察民心的重要性;《虞夏殷周之治》论述虞、夏、商、周四代礼乐上的特点,来阐发崇俭戒奢的治国思想,对于研究夏商周的礼乐制度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刘国忠介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从2009年开始招募博士后,目前中心的大部分研究人员都是年轻人,传承有梯队,年轻人也在实践中迅速成长。从2010年开始,刘国忠为全校本科生开设《走近清华简》公选课,限额100人,每学期都开课,选课人数太多,每学期都得抽签。
从历史的维度看,对清华简的研究刚刚开始,毕竟这是要论千年计的。几千年后,也许没有了清华大学,但学问的江湖上一定永远有清华简的盛名。
|
|
|
上一篇:3人组局“打假牌” 诈骗装修工4万元被判刑
下一篇:支持打假就是抑制造假 |
|
|
|
业务范围 |
|
|
商标标注 |
|
|
|
商标维权 |
|
|
|
版权服务 |
|
|
|
商业尽职调查 |
|
|
|
法律诉讼 |
|
|
|
|
|
|
|
热点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