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见真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打假热线 :400-006-7386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共话音乐跨界人才培养
 
业界共话音乐跨界人才培养
作者:版权代理 发布时间:2019-11-19 10:58 阅读次数:
 
近日,由清华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以“跨界·创新·无限”为主题的“音创未来:跨界人才与产业繁荣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论坛云集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内外近500位顶尖音乐人才、音乐从业者、专家学者、行业伙伴等,共同就未来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产业繁荣发展新途径、中国青少年文化认同构建与文化自信提升等主题,展开了前瞻性的思考与探讨。本届论坛中,全新研究成果——《2019中国音乐人生存状况报告》正式发布,新一届国际青少年音创未来人才计划启幕。
 论坛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通过远程视频,对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与会人员表示问候。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政策法制司司长王自强、教育部国际司政策法规处处长舒刚波、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刘守训作为嘉宾代表致辞,围绕音乐的内涵、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跨界人才等方向,道出了音乐教育前沿新格局。
《2019音乐人生存状况报告》发布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在“盗版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我国音乐人的价值几乎被淡忘,音乐人缺乏打造精品的物质保障,缺乏为之效力的行业组织,缺乏音乐表达的演出机会。关注音乐人生存现状,即是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倾情守护,更是推动未来艺术人才教育发展的重要行动。
 基于此,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张丰艳教授带领工作小组历经5个月的倾力调查研究,形成了《2019音乐人生存状况报告》,在本届论坛中如期发布。报告围绕人群画像、收入、流媒体音乐平台使用情况、现场演出、版权问题等多个维度,全面深入剖析国内音乐人的画面观,并对如何提升市场活力及改善音乐人生存状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现场有专家表示,报告的发布给未来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行业发展将有章可循。
新一届音创未来人才计划启动
在常规认知里,音乐人才大多来自艺术院校音乐类专业的专门培养。而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这一形势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未来所需的艺术人才,从以往的技能型转向同时具备艺术技巧深度、知识储备宽度和国际视野高度的“十字型”。
“音乐人才培养不能单纯依靠高等教育,更需要基础教育的沃土。”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学院院长李俊梅在发言中表示。本届论坛中震撼启动的国际青少年音创未来人才计划,即是新时代下艺术人才跨界培养的开拓者。
 音创未来人才计划联合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及社会力量,通过围绕音乐展开的系列活动,将音乐元素与演讲、视觉设计、绘画、创意、创作等融汇贯通,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播下思维创新的种子,尊重每一份奇思妙想,呵护每一次勇敢表达,聆听每一首成长创作,为具备综合素养的音乐爱好者提供梦想绽放的舞台;寻找探索挖掘具备综合素质的青少年,架起人才与产业需求的绿色桥梁,打造并建设具备社会先进性、时代科学性、未来引领性的跨界人才培养基地。
共筑新时代产业发展轨道
 新时代音乐产业将如何发展?本届论坛特别安排了9场主题发言、8场圆桌论坛以及人工智能下的音乐演示,分布在三大分会场。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伯利克音乐学院、美国迈阿密大学、爱默生大学、爱乐乐团、中唱集团、中国乐器协会、腾讯音乐、华文创投、芒果投资等数十位海内外音乐从业者、教育家、投资人,分享并探讨了音乐产业国际信息标准化、原创音乐人与产业驱动力、资本与科技对文创产业的赋能、艺术投融资与人才培养、中美人工智能在音乐产业中的应用、艺术与科技的共同美、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文化与音乐教育学、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乐器大国的人才匮乏与解决之道、艺术家在版权改革中的获益、版权改革与技术革新等。
 鲜明的观点主要围绕两大核心层面:
一是关于未来音乐产业的创新发展,原创音乐永远是产业发展的内核,在多元化时代中,人才培养、版权保护、科技加持、投融资等必将作为新合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产业发展辅以支撑。
二是关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社会需要多元化人才组合,未来的人才培养要从以往的单一技能型转向创作表演型、传授型、技术型、产业服务型、跨界综合型同步培养,以满足不同领域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从“互联网+”伊始到AI、VR、区块链时代,文化艺术行业跨界融合趋势愈演愈烈,必将重构艺术教育生态,本届论坛全面展现了这一趋势的加速到来。论坛将持续举办,凝聚行业新合力,积极探索、践行以音乐艺术为切入点的跨界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一篇:“文源计划”为创作者提供版权认证
下一篇:两个“阿凡提”,究竟谁抄袭?
业务范围
商标标注
商标维权
版权服务
商业尽职调查
法律诉讼
热点文章
  当版权保护遇到“碰瓷式维权”
 
 
友情链接
员工背景调查
企业征信调查
上海私家侦探
打假维权公司
知识产权调查
商业调查
打假维权网
 
 
快速通道
关于我们
商标注册
商标维权
版权服务
商业尽职调查
打假资讯
法律诉讼
 
 
联系我们
总部:上海浦东新区浦东大道2117号13楼
电话:400-0067-386
邮箱:dajiawm@163.com
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 至 18:00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2008-2019 上海见真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10087号-8